強勢監督

農委會承諾改善指標

10g.jpg

在 2013 年 3 月 12 日的記者會中,農委會承諾將逐步 降低「人道處理」比例,初步設定了每年降低 5% 的目標。 但本會後來收到農委會送行政院審議的「改善政府動物管 制收容所設施計畫」時卻發現,人道處理的降低目標被調 降為 3%。這樣的標準在當時的情境看來非常寬鬆,也讓動督會對農委會消極怠惰非常驚訝。

正當何宗勳為農委會的消極怠惰感到憤怒,並且探索如 何敦促改進時,是因緣和合或是一個完美的巧合,後來亦是動督會靈魂人物之一的王唯治正式加入到了動督會運作之中。

2013 年 11 月下旬,一部以描寫收容所動物安樂死為主要內容的記錄電影《十二夜》在全台引發了巨大的話題效應, 社會各界在被收容所惡劣環境震驚,並要求針對流浪動物更周全保護的浪潮之中,一位退休高階公務員,前原能會綜計處副處長王唯治來動督會拜訪,期待能對流浪動物盡份心力。

王唯治,這位後來被動保界人士親切稱呼為「大哥」 的退休公務員,為協會帶來了全新的思路與啟發。動督會也在他的協助下,全面檢視農委會施政藍圖。他們發現,農委會仍以促進台灣農、林、漁、牧及糧食業發展為使命,以推動產業繁榮為願景。然而上列農、林、漁、牧及糧食 產業的經濟發展,與動物保護的要求皆有本質上的衝突,實際上農委會從組織上無法,意願上也並不願意擺脫以動物經濟利益為優先的傳統思維。

王唯治更發現,在農委會所提出的《2013 - 2016 年中程 施政計畫》中,其內容幾乎以農業、畜牧業發展為導向,施政重點將動物保護列在「活化農業資源利用,維護生態永續發展」項目下,且將方向定調為:「強化動物保護,落實寵物管理」,完全沒有設定促進動物福利相關之施政計畫。

而農委會中程施政計畫中,各項目標之績效評估,動物保護業務完全未列入關鍵績效指標,代表不論未來五年中,農委會動保業務有無實行、實行成果如何,都不影響農委會整體評鑑表現,無怪乎農委會長期以來對於動保業務可以敷衍與漠視。

動督會細心檢視農委會回應民間改善收容政策,發現於2013年6月5日通過《改善政府動物管制收容設施計劃》,該計劃希望藉由改善收容所硬體設備,達成提升施政滿意度、改善施政負面評價等目的。在此計畫規定 2014 - 2018 年間,人道處理比例每年需減少 3%,預計於 2018 年將收容所人道處理比率降低到 38%。然而,實際統計數據卻顯示,在 2008-2012 年間,收容所人道處理率,便已 經以每年 5.11% 的速度下降,這也更印證了農委會所設置 的標準之低,令人無法接受。

因此,動督會特意選在馬英九總統 2014 年 1 月 10 日接見動保團體前夕,於當月 7 日上午假立法院召開「收容所為何成為流浪動物墳場――揭發十二夜高死亡背後真 相」記者會,檢視農委會動物保護施政問題。

記者會上,動督會提出了收容所高死亡率的四大關鍵 原因,包括了:一、農委會使命本質上與動物保護是有衝突的;二、農委會動物保護的業務被嚴重邊緣化;三、農委會改造人道處理率的目標毫無挑戰性;四、各縣市人道處理率差異極大,農委會行政指導上相當怠惰。

為此,何宗勳也特別在記者會上提出了呼籲,他提出: 一、中央與地方皆應制定具有挑戰性之人道處理績效目標, 並以年度績效前半的縣市之平均績效,為次年度全國目標; 二、農委會應當將動物保護及保育業務列為施政報告的關鍵績效指標,並且作為評鑑項目加以落實;三、政府應當確立收容所零安樂死的終極政策目標。

而為了更好解決流浪動物的問題,動督會也一併提出了四項因應對策,一、加強認領養推廣;二、政府與公民 合作,提倡資源共享,除了改善公立收容所外,還應該補助並輔導民間安養場所;三、進一步落實並推廣 TNVR(誘 捕、絕育、施打疫苗並回置)政策;四、邀請總統、行政院長及縣市首長採取具體行動,親自參訪收容所,積極回應民意訴求,宣示改善之決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imal.p.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