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曼麗

在不同的場域關懷生命的價值

現任民進黨立法委員的陳曼麗,和很多熱心動保的人們一樣,從小就有了與動物親近的經歷。小時候住在鄉間的她,就是從外婆飼養的豬、雞、貓與狗開始認識動物的,那時候還沒有所謂經濟動物、同伴動物的觀念。


當時陳曼麗從一本童話書上看到「貓的眼睛中午會變成一條線」的說法,所以每到中午,年少的她都仔細地觀察。而身手靈活的貓咪上竄下跳,更是折服了對世界充滿渴求的那個小孩子,每每回憶起來,陳曼麗都掩飾不住眼神裡流露出的喜愛。


後來搬到城市的陳曼麗,雖然受限於空間與精力,再沒有飼養寵物,但她對動物的情誼卻從沒有停止。在主婦聯盟服務的三十年裡,她常常和動保團體並肩作戰。關懷生命協會,就是陳曼麗最早結識的動保團體之一。陳曼麗回憶道,當時關懷生命協會還相當關注經濟動物的議題,而這也與主婦聯盟關心消費者教育的理念相契合,於是他們便合力推動,希望消費者能夠了解動物處境,並期待由消費習慣的改善來促進整個經濟動物的生存處境。這是台灣比較早期推動消費品質升級的努力,兩個組織的合作也為後來陳曼麗逐漸認識動保、參與動保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


而另一個讓陳曼麗真正走進動保立法之門的,就是積極推動有關瀕危動物保護立法的民間活動。陳曼麗作為主婦聯盟的代表,和其他關心相關立法的團體一起研商政策倡議,一同赴農委會陳情爭取,也曾共同舉辦公聽會爭取意見融合。這部分的努力,是陳曼麗今天回想起來,都相當驕傲的經歷。


在數十年的動保參與中,陳曼麗發現台灣社會不同階段所關心的動物種類有著比較明顯的變遷。過去,動保常常是相當專業的科學議題,如果沒有專家學者那樣豐富的知識儲備與長期的田野調查,也許很難才能發現石虎、黑熊等野生動物的生存危機。相對較高的討論門檻,也讓動物保護在社會討論的公共領域屢屢缺席。但好在近十年來,特別是《十二夜》電影給台灣社會帶來巨大震撼後,民間對於流浪動物的保護意識也逐漸提升。

 

2015 年備受矚目的零撲殺條款剛剛在立法院一錘定音,2016 年初陳曼麗就以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的身份走進了國會殿堂。擔任委員後,陳曼麗面臨著的是相當緊迫的零撲殺上路的最後準備,當時她最信賴無間的也是她相當熟悉的公民團體。她笑著說,自己剛剛確定當選,就先後有四個動保團體前來遊說,希望她能繼續在國會關心動保議題,這讓她喜憂參半。喜的是有了動保團體的幫助與立法委員的身份,之後關心與參與動保都有了更有力的基礎與能量。但與此同時,作為長期政治參與者的她也不得不仔細考慮這個政策的難度,到底能不能給台灣社會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坦白地說,立法委員中真正關心動物的委員並不很多,但好在動保相對牽涉利益不深,且符合社會主流民意期待,對相關議題反對的也不多。對於陳曼麗而言,她相當推崇動保團體的作用。


她說,動保團體會帶著訴求來找立法委員,而這些動保團體在議題上所累積的理論與論述深度,常常也要優於立法委員。此外,長期的一線參與,與最佳方案的持續探索,也讓動保團體看到了更多立法委員自己可能並不了解的部分。這樣的合作既成就了彼此生命的意義,也拯救了許許多多無辜的生命。


關懷生命協會也樂於在陳曼麗身邊扮演這樣的角色,為陳曼麗在國會中積極斡旋,促進零撲殺政策的準時上路積極提供了政策建議與專業分析。陳曼麗也積極運作,維護農委會有關零撲殺的預算編列,並形成了有效的監督。也正是這樣,促成了零撲殺政策在2017 年開始生效,正式為台灣友善動物社會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陳曼麗又提及了推動校犬議題,這就是過去國會與中央政府的施政視野中所沒有的觀點。之前小部分學校飼養貓狗,主要是愛心式的收養,不僅被收養動物生活品質不一,家長對於動物的疑慮也沒有辦法得到正面釐清。但當這些毛小孩成為校犬後,學校就對牠們有了系統的負責,各部分的規劃更加完整。孩子們的使命也就不只是逗著毛小孩們玩了,這樣與動物建立起的生命連結,正是現代社會所極端缺乏的寶貴機會。


陳曼麗還笑著說,過去武功常常有諸如蛇拳、虎拳的打法,這正是來自於對於動物的細緻觀察。而網路社會下,這樣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陳曼麗因此更樂見台灣社會逐漸培養起了善待動物的社會環境,動物權、動物福利的觀念也逐漸引起關注與思考。在社會上,更有人因為喜愛動物而吃素,這也都是台灣社會動保覺醒的表現。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陳曼麗直言將有更多機會來關心動物議題,會更加用心、更加努力。「對於動物保護,身在其中的人會有各種各樣的觀察,好的觀察與壞的觀察,這些都是我們前進的資糧。」陳曼麗就是這樣,本著一份初發心,願和台灣社會一起為動物保護更盡心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讓牠活下去 慈善義賣
    全站熱搜

    animal.p.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