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唯治

樂做動保大公民

王唯治,出身外省公務員家庭的公務員,單看這樣的背景,誰也想不到他就是台灣社運與動保界人口中親切的王大哥。回首來時路,王大哥笑稱這一切似乎都有脈絡可尋,看似偶然其實是必然。


王大哥很喜歡用脈絡這個詞,用他的話來說,他參與動保的DNA 便是循著父親的脈絡而繼承來的。父親成長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後成了一名公務員。不同於本省人家庭「根深蒂固」的綿密家族關係,外省來台人士常常是孤家寡人或簡單的小家庭結構,家中雖有祖母,但相比傳統大家族,給了王唯治相對開放,自由的家庭環境。


2012 年國科會提出的「中部科學園區第四期開發案」被高等行政法院撤銷,這給了時任公務員的王唯治很大的震撼和啟示。原來政府是會犯錯的,而且這錯並不來自於程序上的疏失,反倒是根本忽視了程序中所應彰顯的保護當事人精神,而所謂的公共利益,也因缺少完整客觀數據,成為主管機關便宜行事或助長強勢團體圖利自己的最佳藉口,這讓公民參與的意義顯得尤為重要。


「人民對政府缺乏信任,政府對人民缺乏開放,相互不信任中的選擇只會是雙輸。」


工作了三十年,王唯治在公家機關得到了一般公務員所能期待的最好結果:沒有太多責任風險的副處長職位、優渥的薪資、熟悉的工作模式。但在92 年一場罹癌重症後,王唯治對生命的看法有了很大轉變,不再容忍自己將時光持續消耗在缺少明確目標的例行業務上。在衡量已無法找到令自己認同的願景後,王大哥決定藉著中央政府組織再造的時機提前退休。


退休後的王唯治原本興致勃勃地計劃著旅遊,而參加動督會、推動公民參與則是完全沒有預知的。但正同他的很多經歷與選擇一樣,看似偶然,仔細想來也有脈絡可尋。最初認識到動保問題,是在女兒的邀請下觀看了講述台灣動物保護撲殺政策的《十二夜》電影。

 

王大哥的女兒十幾年前就讀大學時認養了一隻貓,而她在外讀書、不克照顧,這隻貓的照顧責任就留給王大哥。所以同這隻貓的情感也慢慢建立起來,他很享受與寵物互動的美好感覺。談起這些,王大哥的眼睛裡還泛著憐愛。


也正是出於對動物的憐愛,《十二夜》中的慘狀給了王大哥內心深處的巨大震撼。耳邊每每聽到動物的哀鳴尖叫,便覺得心裡哽咽,無法接受。他當下決定要投入動保,和家人商量後,決議出力出錢,渴望盡快獲得成果,除了每個月捐贈三萬元投入動保組織外,王大哥也決心身體力行。


為了能很快看到進展,盡快達成「零撲殺」的目標,王唯治認為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加入理念相近、有基礎、有能力的組織。正巧,王大哥當時在社區大學參加環境公民記者課程,同學在得知他的想法後,立刻推薦關懷生命協會的何宗勳執行長。社運人的可愛就在於他們的說幹就幹,一通電話一次晤談,就促成這兩人日後在動保行政監督上的精誠合作。


在之後的動保行政監督行動中,王大哥獲得了參與民間公共事務平台的機會,而他的熱情與參與也讓何宗勳為之動容。


王唯治是動督會中唯一具有深厚官員背景的成員,自然常常有一些不太一樣的想法。譬如從哪些途徑可以介入、可以怎麼樣介入,無論是法律、還是實務操作上,都會有一些其他人不太容易想到的面向或經歷過的問題。也正因為王大哥自己曾經是公務員,在動督會的運作中,與官僚體系比較好溝通。對方既無法隨便糊弄,也很難動輒以困難或空口承諾來搪塞。


王唯治認為公權力應該是履行公共責任的工具,需謹慎行使,不可為所欲為。政府如果不公開接受公民的參與監督,便宜行事的作風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現處知識解放的時代中,價值與需求也都趨於多元化,制式的東西無法滿足人民。所以公民的參與在可見的將來都是趨勢,這樣的浪潮可以說是勢不可擋的。


旁人看到的,是王大哥不留戀於官場,這沒錯,但更重要的是他衷情於公共事務,他矢志做一個大公民。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讓牠活下去 慈善義賣
    全站熱搜

    animal.p.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