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相許的志業

47686340_1589093567892005_2346825312274219008_n.jpg

文:江明修(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

好友宗勳近日新書不斷,繼「改變:12 位公民實踐者的故事」之後,在他的策劃與奔走之下,一本記錄我國動保政策立法過程的大作又即將問世。有幸先睹為快,並為之序;對於這群可愛的動保人,從立法者、民間NGO 工作者、媒體人、作家到普通民眾等等,心中滿是敬佩與感恩。尤其是本書作者田智雄先生,是一位從中國大陸來台就讀的陸生,我與他素未謀面,但從字裡行間卻感受到,他對於台灣動保運動的熱情與參與程度,以及對於台灣這片土地的愛。在其台灣生活的五年歲月,特別是參與動保運動的點點滴滴,也潛移默化影響著他,並造就了這本具有象徵意義的大作誕生。

 

一些台灣民眾對於動物保護的意識,也許和 2013 年 那部熱血電影《十二夜》有些密切關聯。電影監製、小說 家九把刀提到:「要讓觀眾感動簡單,要讓大家帶一點責任走很難」。誠哉!電影不能改變社會,但每一個公民行動卻可以。這本「台灣收容所『零撲殺』立法紀實(暫)」 便是記錄這群關心動物權益、心存悲天憫人情懷的動保人, 如何集結力量、透過有效的策略與行動,影響與改變政府政策與行政作為。這正是台灣公民社會蓬勃發展的小小縮影。

 

動保運動在台灣的發展歷程雖已有二十餘年,但動物保護並非少數動保團體或愛心人士所應獨自承擔的責任, 而是可以深植於國人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距離這一天的到來,前路無比艱辛,但卻是充滿希望的。

 

我從 1990 年代起在政大開設第三部門相關課程,也參與不少 NPO 的發起與服務工作,後又在政大 EMBA 非營利事業管理組教授非營利組織領導課程,結識了很多國內第三部門實務界的靈魂人物。從這本書中,我感受到 NPO 的領導者,尤其是對於像宗勳這樣的「動保新人」來說,所承擔的重責大任、以及面臨的種種困境。然而,他們從沒有放棄,而是日漸純熟地平衡各方力量,並結合適宜的政策倡議工具,推動政策和體制的改革。 英國政治家與文學家 John Morley 曾說:「光做善事是不足的,你必須按正確的方式做善事。」這本書不僅可以讓一般民眾對動保議題有更加深入的瞭解,更是一本天然的個案教學範本。從真實的事件記錄中,我們勾勒出公民團體行使公民權利、進行政策倡議的一幅完整圖像。

 

在此,期待台灣的公民社會,有越來越多這樣可愛的人,跳脫藍綠的窠臼,為「公益」(public good)也為「公義」(justice),以身相許,奉獻心力!

–– 江明修 序於指南山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讓牠活下去 慈善義賣
    全站熱搜

    animal.p.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