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情懷,也是志業

20191210_191210_0021 拷貝.jpg

文:王唯治(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召集人)

或許有人會質疑動物真有那麼重要嗎?牠們與我們社會的關聯度有那麼高嗎?何況本書報導多集中狗貓部分, 並未涵蓋全部動物,就此問題,我想從一些數據及觀點來說明。依據農委會民國 106 年的統計推估,不包括澎湖、金門及連江縣在內,台灣的家犬數有 1,777,252 隻,家貓數為 733,207 隻。且與 104 年度相較下家犬成長 3.68%, 家貓成長 29.10%,平均每個家庭飼養犬或貓一隻。從此數據我們不難感受到犬貓在台灣現代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 且此一數據尚在持續成長,尤其是貓的部分特別明顯。

 

另外,從較嚴肅的環保角度解析動保問題,現今環保面對的不僅是汙染物的排放,生態的破壞也益形嚴重,瀕臨滅種的動物愈來愈多,我們若不從身邊最易親近的狗貓開始學習關注動物的生存權、動物的福利,那麼對一些遠在天邊的野生動物就更不易有感,更難以期待了。

 

如果說過去的歷史是君王炫耀戰爭勝利或歌功頌德統治成果的宣傳,那麼進入民主時代,歷史應該如何寫?由誰來寫呢?過去歷史的記載固然有助於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骨架,但缺少了人民生活面向豐富完整的呈現,會使人感覺不到血脈的流動,缺少溫度的東西不易使人親近,也不易感受到生命價值的存在。

 

本書除了整理了 2015 年動保法修正,終止動保機關以空間不足宰殺流浪貓狗的條文,前後這段期間以「動物保護行政監督委員會」運作為主的資料,由作者以第三者的立場加以談論及記載,除了可以為參與這段過程的人及組織保留記憶外,也希望有助於動保人士或關心研究歷史者有機會多瞭解台灣在動保問題上,面對的情境及相關成 員努力的足跡。

 

先進國家關注動保議題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例如英國。而我國則相對較短,且可以說是在國際壓力下才開始的。可能與我們傳統上將狗貓廣泛歸屬為「牲畜」有關, 但我們文化中強調惻隱之心,人道精神也漸深植人心,而作為文明社會指標的動保也逐漸為社會關切,更有愈來愈多的動保人士及組織投入此一領域。

 

雖然翻開過去的動保歷史,可說充滿了無知、殘暴, 動保法立法前,流浪狗貓被視為製造髒亂的源頭,立法後則陷入隨時被捕捉進入動物墳場-收容所的險境。「零撲殺」修法上路後,台灣流浪動物之處境能否就此步上坦途,進而重視動物福利且全面邁向友善動物的社會,尚有待努力。

 

在記錄之餘,我也由衷感謝當初發起「關懷生命協會」,具有先知先覺智能的動保先進,他們搭建的平台, 讓許多關心動保的人士得以在此做出奉獻,筆者也有幸參與其中。動督盟自 2017 年 5 月後承續「動物行政監督」的工作,也希望發揚過去的傳統,能繼續在此面相有所貢獻。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讓牠活下去 慈善義賣
    全站熱搜

    animal.p.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