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 新聞稿
世界動物日前夕--動物福利調查
那個縣市毛小孩最歡樂?
全國首次寵物公園調查結果記者會
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簡稱動督盟)於9月26日上午假立法院中興大樓103會議室,與立委陳曼麗、王育敏、吳思瑤共同舉辦「全國首次寵物公園調查結果記者會」。會中不僅公布寵物公園的動物福利調查,並有毛爸媽帶著毛小孩一同出席呼籲全國各縣市廣設寵物公園,提升動物福祉成為優質的友善動物城市。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家庭結構改變的影響,許多家庭選擇飼養同伴動物來陪伴自己,並將之當成家人般呵護、照顧,因此也有了「毛小孩」這樣的親密稱呼,同伴動物的福利問題也因而被意識到,除了在購買產品上帶動商機之外,牠們的活動範圍、友善空間更是近幾年一直被探討的議題。
這是第一次針對全國各縣市寵物公園所做的調查,對動物福利的提升是深具意義。台灣長期關注流浪動物與動物受虐,對一般家庭毛小孩動物福利,似有忽略,而提供毛小孩自由、無拘無束的歡樂空間,卻是嚴重不足。我們期勉政府應該從公共設施的寵物公園下手,初期求「有」,讓寵物有空間充分活動,進而「求好求精」,讓飼主深覺體貼,進而「創新」,讓城市裡的毛小孩得到幸福快樂!
本聯盟整理出以下六點設置寵物公園的好處:
一、提升動物福利,打造友善動物城市
二、人犬分離,提供安全、包容的愉悅運動及遊戲環境
三、提供毛爸毛媽社區聯誼互動空間
四、提供動物保護政令教育宣導場域
五、鄰近發展友善動物商圈與環境
六、寵物公園成為買房指標
本調查分為四個階段,執行過程如下:
第一階段:基本數據資料蒐集
一、網路搜尋(時程:七月初)
二、致電詢問政府機關(時程:八月中)
第二階段:實地走訪與完成評鑑指標(時程:七月中、八月中)
第三階段:初步評鑑個別寵物公園(時程:八月中-八月底)
第四階段:資料核對與確認(時程:九月-九月中)
本聯盟調查全國寵物公園並分析如下:
一、根據動保法第5條第2項第6款略以:「⋯並應適時提供充分之戶外活動時間。」以及動保法第20-1條:「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提供適當之公共場地,供飼主攜帶寵物活動與使用。」但中央主管機關並沒有針對寵物需求極大的「寵物公園」有積極政策宣示,並積極輔導協助地方政府推動之。
二、從調查結果顯示,關於寵物公園之規劃與設計,並沒有統一標準與原則,建議中央可以提供寵物公園設置基本原則供地方參考依循。
三、全國各縣市寵物公園目前嚴重不足,有十一縣市目前尚未有寵物公園。而六都當中,除了新北市有十七座居冠,但也平均14,370隻狗狗才能使用一座狗公園。其次台北市、桃園市各五座,其他台中、高雄與台南都只有一座。其他16個縣轄市,則只有新竹縣市、屏東縣、澎湖與金門五縣市有,其餘縣市連一座寵物公園都沒有。
四、為了檢視各縣市寵物公園設施,本聯盟將寵物公園設計指標以「基本要求」與「進階要求」來做檢視。「基本要求」指標有十一項,分別是:1.狗型態分區(大型/小型)、2.雙層門防護措施、3.草皮、4.垃圾桶(封閉式)、5.寵物飲水設施、6.指引指標、7.狗便袋、8.遮陽處/樹蔭、9.人工遮雨棚、10.桌椅設置、11.教育宣導公佈欄等。「進階要求」指標有:1.專業草皮(底下鋪鐵網)、2.監視器、3.夜間照明、4.廁所、5.洗手足台、6.遊戲設施、7.戲水區、8.地形高低變化。
本聯盟訴求及政策建言如下:
一、都會區人口稠密,寵物有運動需求、大型犬需要運動量更高,致社區公共場地及公園綠地使用需求面增加,為保障人犬安全,政府應該比照國外都會區於中、大型公園「遊樂設施」應增列「狗公園或寵物專區」。同時,中央應積極協調地方政府,使地方建設主管機關有所依循,於公園管理自治條例「遊樂設施」增列狗公園或寵物專區項目並增編經費管理之。
二、地方政府負責動保業務與負責公園管理之主管單位,在設置「狗公園或寵物專區」應相互協調,並透過公民參與方式讓動保團體、公民團體及公民的意見得被採參。
三、初期階段(2019年底)期待六都每一行政區能有一座以上的寵物公園,或每一萬隻狗有一座寵物公園。其他縣市至少平均每一萬隻狗有一座公園。
四、寵物公園設施
從調查結果顯示,關於寵物公園之規劃與設計,並沒有統一標準與原則,建議中央可以提供寵物公園設置基本原則供地方參考依循。
本聯盟特別提供下列指標,供各縣市設置參考。寵物公園設計以指標「基本要求」與「進階要求」來做檢視。「基本要求」指標有十一項,分別是:1.狗型態分區(大型/小型)、2.雙層門防護措施、3.草皮、4.垃圾桶(封閉式)、5.寵物飲水設施、6.指引指標、7.狗便袋、8.遮陽處/樹蔭、9.人工遮雨棚、10.桌椅設置、11.教育宣導公佈等。「進階要求」指標有:1.專業草皮(底下鋪鐵網)、2.監視器、3.夜間照明、4.廁所、5.洗手足台、6.遊戲設施、7.戲水區、8.地形高低變化。
五、寵物公園應結合志工(義工)與公民參與
1.環境維護(狗便清理、環境破壞等)
2.創新設施(貢獻公民力量讓環境更優質等)
3.使用管理(避免大小犬分區誤闖等)